青春五四|五四运动人物谱——蔡元培

蔡元培,字鹤卿,汉族,浙江绍兴府山阴县(今浙江绍兴)人,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,革新北大,开“学术”与“自由”之风;1920年至1930年,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。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。


蔡元培

191954,北京各校5000名学生游行示威,32名学生被捕,关在北河沿,其中北京大学就有20名。蔡元培先生本人虽然在五四当天没有参加游行,但他的同情是在学生一边的。他曾经以北大校长的名义营救被捕者,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反动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。五四运动得到广大的工人、商人、学生的拥护,他们举行罢工、罢市、罢课以示支持。北洋军阀的头头们害怕弄得不可收拾,过几天就把抓去的学生释放了。


被捕学生释放合照

蔡元培进入北大以来,并不反对学生关心政事,“读书不忘爱国,爱国不忘读书”就是他的名言,191952日,他还在北大饭厅召集学生代表开会,号召大家奋起救国,第二天,他获悉政府已同意在巴黎和约上签字,立刻召来罗家伦、傅斯年等学生代表,告知此事。看起来,蔡元培在明确政府无所作为的情况下,确实有“将希望寄托在爱国学生身上”的想法。因此他对学生游行并不劝阻,且有支持之意。但根据后来接任的北大校长蒋梦麟的忆述,学生运动给这位教育家留下了一个难题,“至于北京大学,我认为今后将不易维持纪律,因为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而陶醉。他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,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了。”作为一个教育家,蔡元培是怕学生因参与国是而影响了读书,在他看来,读书是一个学生的首要任务,是学生的本分。这也可能是他辞去北大校长一职的原因之一。


蔡元培的委任状

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在《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》中就曾这样说道:“五四运动 ,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,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专归到那几个人;可是蔡先生、适之和我,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。”

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蔡元培显然并不是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,是孙中山领导的南方国民党人在北方的代表。事实上,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随着蔡元培将教育文化视为最重要的工作,他的政治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在追求国家独立和民主政治中,他不再主张任何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,而只赞成和平渐进方式的改良。对于国内的政治问题他也不再以党派的身份介入,而多以一位学者的身份发言,表现出明显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倾向。蔡元培后来参加蒋介石的反共清党活动和民权保障同盟运动,其实也是其自由主义立场之故。可以说,蔡元培是国民党内一位真诚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。

1940年蔡元培病逝于香港,全中国不分政治派别, 均表深切哀悼。

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说:蔡元培“道德文章,夙负时望” “推行主义,启导新规,士气昌明,万流景仰”。

周恩来送挽联:“从排满到抗日战争,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;从五四到人权同盟,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。”


蔡元培先生的纪念雕像

五四运动前后,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,竭力废除封建腐朽的教育制度,大力倡导近代民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,选用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和博学多才的知名学者专家充实教师阵容,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爱国革命思想和真才实学的青年学生。纵观五四运动前后的历史,蔡元培在其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功不可没,应该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。